人類使用機器壓鑄金屬已近百年歷史,其新技術開發的腳步亦從未停過,而代表利潤的良率,更為壓鑄業界一致追求的目標。但百年來,幾乎沒有人關注熱式壓鑄中內核心部件的幾何精度對良率表現的影響,直到一位來自南台灣的黑手師傅,經潛心改良鵝頸製造方法後,才徹底顛覆了熱式壓鑄工藝。
為追求鑄件的良率,業界往往聚焦於模具的開發設計、真空設備的導入、壓鑄機噸數、甚至壓桿速度的增加。當然,這些手段有助提高鑄件品質。但細究本質,壓鑄機的技術在於把熔料送入模具,送料過程越平順,入料越紮實,則鑄件品質勢必精良。
以這角度深入討論壓鑄品的精良度,那些與熔料直接接觸的核心部件,如: 鵝頸(gooseneck)、壓桿(plunger)、鋼令(plunger ring)、射料頭(nozzle)及射料中管(nozzle adapter),其重要性則不可小覷。
百年以來,製作鵝頸(gooseneck,或稱料壺)的方式存在許多缺點。鵝頸本體(gooseneck body)必須加熱到至少攝氏九百五十度,使其內孔擴張,以便接納已加工完成的內核(sleeve),並放置冷卻後,使兩者緊密結合。鵝頸本體材質無論是用亞洲常用的球墨鑄鐵,或是歐洲普遍的合金鋼,由於內含多種元素的溶液形態,它們受熱到一定程度後,則不可避免地產生緩慢的流動狀態。肉眼也許不可察,但幾何形狀的改變,即便是些微的,也將不可避免。
以下為長期易被業界忽略的變形缺陷:
1. 本體過縮擠壓內核,內核真圓度破壞成為楕圓,壓桿打料時,熔料從楕圓與鋼令的縫隙漏出
2. 本體頭部(gooseneck head)歪斜,極些微的歪斜透過射料中管的加長後放大,導致射料頭與模具sprue無法精確對準,加速 射料嘴的不當磨耗,甚至噴料
3. 本體內部與內核外部兩者無法密合,其間的縫隙收納原應送入模具的熔料,造成鑄件不夠紮實
鎧錮的技術團隊,已累積三十年以上製作壓鑄機零件的經驗,為了解決上述影響良率的關鍵問題,潛心投入研發,徹底終結傳統製程的先天缺點並取得多國專利,成功開發並向世界發表全新及完美幾何精度的核心部件,名為Cagu。 以南台灣知名壓鑄廠使用鎧錮所研發的鵝頸的經驗,該廠於2014年開始導入全系列鎧錮產品,2014年全年相比2013年的整廠產能(Productivity)提昇20%以上。此數據充分證明鎧錮的理念:核心部件的重要性,遠大於業界一般的認知,就連該廠商亦驚訝於如此產能提昇的優化度。
|
|
經過鎧錮團隊到歐美的實地調查,確認當地鵝頸依然採用傳統製程,仍然存在先天金屬物性無法避免的缺點。幾個歐、美、日壓鑄機大廠,在獲悉來自台灣的創新專利及其驚人的效果,紛紛表達實機測試及合作的意願。
然而,靠價格取勝的時代已不再,我司深知需要以獨特的品質及創新,去擁抱國際。今年開國公司在台灣本地舉辦專業國際展會-台灣國際金屬科技展,提供價值取勝的台灣優質產品一個擅場國際的平台。而鎧錮(Cagu),源於台灣、立足亞洲、放眼全球,一個努力不懈,矢志帶給客戶最好產品,最大利潤的台灣團隊將於該展展出,推廣並建立用「卡固」(台語)的品牌產品將提昇壓鑄界的產能。
歡迎業界先進蒞臨我司展位,讓我們有此榮幸為您介紹鎧錮的優質產品。